发布日期:2025年08月01日 **标题:AI安全与产业融合加速!昨日发改委重磅部署“人工智能+”新蓝图**
**导语**:7月31日,国家发改委明确将深化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落地,同日网信办约谈英伟达排查芯片安全隐患,AI产业发展与安全治理双轨并行成焦点!
7月31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上半年形势通报会,将“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”列为核心任务,特别强调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走深走实,拓展应用场景边界[^2^]。这一政策信号释放了明确的产业导向——AI技术需深度融入实体经济,从制造业升级到消费场景创新,均需以AI为引擎驱动效率跃升。
值得关注的是,当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紧急约谈英伟达公司,直指其H20算力芯片存在漏洞后门风险。尽管英伟达深夜声明否认“后门”指控,称其芯片无远程控制功能[^2^],但此事凸显了AI底层基础设施的安全敏感性。随着大模型训练对算力的依赖日益加深,芯片层面的自主可控已成为各国博弈的关键战场。
在全球层面,AI伦理治理同步提速。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图灵奖得主杰弗里·辛顿警示:“若想让人类生存,必须找到训练AI不伤害人类的方法。”他提议建立国际AI安全社群,通过协作研发防御技术平衡AI的智慧优势与人类主导权[^4^]。这一呼吁与国内政策形成呼应,表明AI发展需兼顾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。
行业实践层面,企业正加速探索AI落地路径。弋途科技在WAIC展会上展示的全栈AI系统“心界”,已实现车载智能体的多场景协同能力。例如,用户仅需语音指令即可完成行程规划、早餐预订、知识推送等复合操作,展现了AI从单点突破向全链路服务的进化趋势[^5^]。此类应用不仅提升用户体验,更验证了AI在垂直领域的商业化潜力。
与此同时,AI初创企业面临洗牌压力。数据显示DeepSeek二季度下载量骤降72%,但其实际使用规模因企业本地部署反增不减。分析指出,开源模式正在重构行业格局,低成本、高性能的技术路线使AI服务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[^3^]。这一趋势倒逼传统厂商转型,如宇树科技推出3.99万元人形机器人R1,以低价策略撬动消费市场[^3^]。
综观昨日动态,AI产业呈现两大主线:一是政策驱动下的规模化应用落地,二是安全治理框架下的技术创新突围。未来,如何在激发市场活力与防范系统性风险间取得平衡,将成为AI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。想了解更多前沿技术和合作机会?欢迎添加微信咨询:liubaof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