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年06月26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从“云端”走向实体产业,2025年被视为AI应用爆发的转折点。近日,智能体技术突破、Gartner十大趋势预测、低代码与AI融合等热点频出,中国AI生态正以“能干活”为核心,构建起技术普惠与产业协同的新格局。 智能体技术:从“工具”跃升为“决策者”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,2025年是人类与智能体共生关系的转折点。智能体通过任务分解、工具调用等能力,让大模型从“知识竞赛选手”进化为“数字助理”。例如,360推出的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可自主完成宣传片制作、旅游规划等复杂任务,将效率提升数倍。周鸿祎强调,智能体技术正重塑全球产业逻辑,推动人工智能从“辅助工具”转向“自主决策”,这是避免AI沦为泡沫的关键。 Gartner十大趋势:聚焦可持续与应用场景 Gartner最新报告显示,中国AI发展呈现两大主线:一是技术普惠,二是价值落地。开放式GenAI模型、代理型AI、节俭型AI等趋势被重点提及。数据显示,到2028年,中国企业对AI开发技能的需求将增长50%,33%的企业软件将集成代理型AI。此外,协作式防御体系、数据驱动生态等趋势,反映出市场对安全与差异化竞争的关注。费天祺指出,基础大模型赛道快速收敛,但应用层热度不减,企业需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炒作。 低代码+AI:全民开发时代加速到来 2025第三届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大会揭示,“LCNC×AI”正推动技术民主化。通过降低开发门槛,企业可将程序员从编码中解放,转向产品设计与管理。中国信通院专家表示,低代码与AI融合不仅加速数智化转型,还催生“全民开发”新模式,为中小企业提供弯道超车机会。这一趋势与Gartner预测的“无处不在的AI”形成呼应,进一步推动AI普及率在2030年突破50%。 行业影响:从创业热潮到生态重构 当前,AI创业呈现“小而美”特征,智能体技术使得20-30人团队即可实现过去百人规模的成果。与此同时,中国AI生态逐渐形成“协同竞争”模式:科技巨头在云服务、模型层合作,而数据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。周鸿祎认为,未来人类角色将转变为智能体管理者,创业者需聚焦场景需求,避免陷入技术崇拜。 综上,2025年AI技术的核心价值从“提供信息”转向“直达目标”,智能体、低代码、数据生态等关键词贯穿产业变革。对于企业而言,拥抱技术普惠、深耕应用场景,或许是解锁AI投资回报率的关键。 微信咨询:liubaof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