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年05月20日 --- ### 英伟达重构AI基建:超级计算机与开源引擎齐发 2025年5月19日,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台北国际电脑展(Computex 2025)上宣布重磅计划:联合台积电、富士康在中国台湾建设AI超级计算机,并透露其与DeepMind、迪士尼合作的物理引擎Newton将于7月开源。这一引擎可模拟物理世界的复杂交互,为机器人训练提供虚拟环境,解决了传统物理设备成本高、效率低的难题。 黄仁勋强调,未来AI将如“电力和互联网”般融入生活,而英伟达芯片将成为支撑全球AI算力的“基础设施”。此次合作不仅强化了AI底层算力,还通过开源推动技术普惠,进一步巩固其在AI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。 --- ### Codex代码大模型革新编程:1分钟完成软件任务 同日,OpenAI宣布推出Codex研究预览版,其优化版本codex-1可在1到30分钟内完成代码编写、错误修复等任务。这一工具依托o3推理模型,支持云端沙盒运行,显著提升软件开发效率。 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反应,科创板人工智能ETF(588930)连续3日净流入,芯海科技、麒麟信安等个股领涨,市场对AI编程工具的落地应用抱有高度期待。 --- ### 国产自主生态突破:鸿蒙AI电脑发布 国内首台鸿蒙AI电脑于5月19日正式发布,实现操作系统与硬件的全栈自主可控。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上再进一步,为AI终端设备提供了安全可控的底层支持。 清华大学郑纬民院士指出,2025年AI发展呈现“多模态+产业落地”双主线,中国在推进AI与GDP密切相关的行业融合中具备显著优势。 --- ### 多模态与通用AI争议:技术瓶颈与未来路径 在搜狐科技论坛上,张亚勤认为通用人工智能需突破信息、物理、生物三大智能,预计需15-20年实现;傅盛则以AlphaGo为例,主张AI的“创造性”本质是数据驱动的概率涌现。 郑纬民提出,多模态大模型需经历数据获取、预处理、训练等五大环节,而中国在数据规模和场景丰富度上为AI落地提供了土壤。 --- ### 趋势展望:AI基建与产业协同成焦点 从英伟达的全球算力网络到OpenAI的代码模型,再到国产鸿蒙生态的崛起,AI技术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化基建。美银研报将AI芯片喻为“新货币”,折射出算力作为核心资源的战略价值。 关注微信“liubaofang”获取更多AI动态,把握技术红利与产业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