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年05月17日 2025年5月16日,以“‘育’见AI 智启未来”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开幕,全面展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实践创新。本届博览会不仅汇聚长三角地区教育成果,更通过场景化展示、论坛研讨等形式,揭示AI如何推动教育个性化、公平化发展。 AI教育展区亮相,普陀区实践成焦点 上海普陀区教育局展台以动态数字神经网络为设计核心,呈现“107工程”成果,即通过7项行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落地。晋元高级中学提出“重构·AI教育新范式”,以数智技术优化教学路径;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展示“华四大脑”智能中枢,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;洵阳路小学则通过AI助教、智能心理干预等6类场景,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。情感交互机器人“小花狮”通过生物电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学生情绪,生成可视化图谱,助力心理健康教育,成为现场亮点。 国际化视野:AI教育与合规双轨并行 同日,首届“2025亚太合规峰会”在上海召开,聚焦全球化背景下企业AI应用的合规挑战。与会专家探讨如何构建跨境数据流动、算法透明化的监管框架,强调AI技术需与伦理规范同步发展。此外,2025人工智能教育国际会议(ICAIE)于5月14-16日在苏州落幕,吸引全球学者探讨AI赋能个性化学习的算法设计、数据安全及跨国协作模式,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技术标准统一。 技术赋能场景:从课堂到终端的全链条创新 展会现场,AI技术与教育场景的融合无处不在。梅陇中学师生通过智能手掌、移动式复合采摘机器人开展互动教学,展现人机协作新形态。与此同时,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宣布将于5月22日启幕,华为、商汤等企业将展示AI手机、大模型一体机等终端产品,构建“核心技术—应用场景”的全生态链。深圳市近期出台的《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》提出设立50亿元基金,加速端侧模型与智能终端的普及,为教育场景提供硬件支持。 政策与产业协同:AI教育迈入高速发展期 上海普陀区自2024年获评“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”以来,已建立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议制度,推进教师AI素养提升、实验校创建等工作。全国范围内,北京市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》明确秋季学期全面开展AI通识教育,国家层面则通过《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等政策规范AI技术应用。业内专家指出,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,正推动AI教育从“试点”迈向“普惠”,为教育数字化提供中国方案。 未来展望:技术向善与生态共建 随着AI技术渗透教育肌理,个性化学习、数据安全、伦理边界等问题亟待破解。上海教育博览会与亚太合规峰会的联动,凸显“技术向善”的核心理念。业内人士呼吁,需通过跨领域协作、国际标准对接,构建包容审慎的AI教育生态,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。 微信咨询:liubaofang